陈列保管

保护第一 加强管理 挖掘价值 有效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

《漆沮既从 三辅名都》——第六单元:煤城记忆

  以秀美壮丽的山川涵育钟灵毓秀的名邑,

  将关辅襟喉的区位融汇兼收并蓄的胸怀,

  厚重、多元、包容,

  这是铜川城的历史和变迁,

  也是铜川城的禀赋和气度。

  用平凡无奇的泥土创造耀世夺目的珍瓷,

  从逼仄昏暗的井底掘出点燃光明的乌金,

  奋斗、坚守、进取,

  这是铜川人的故事和记忆,

  更是铜川人的骄傲和精神。

  《漆沮既从三辅名都》是铜川博物馆基本陈列,分为锦绣铜川、漆沮先民、畿辅显郡、渭北重镇、照金烽火、煤城记忆、砥砺奋进七个单元和一个专题“玉山金容”。

  展览涵盖自然资源、古代史、革命史及城市发展史,全景式反映从史前至现代铜川的历史变迁。通过文物展品,倾情讲述煤城铜川前世今生的故事,使铜川博物馆成为“城市的文化祠堂,市民的精神家园”。

  第六单元:煤城记忆

  铜川,因煤而兴,因煤设市,煤炭开发和利用历史悠久,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工业基地。一代代铜川人埋头苦干、创新奋进,从单一的矿产资源开发逐步走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。铜川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,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迅速提高。

WechatIMG221.jpg

  煤史溯源

  铜川煤田纵横百里,处于“渭北黑腰带”之中,煤炭开发利用历史悠久。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发现并使用煤精玉作为装饰品。汉魏时期,用煤炭提取硫磺。唐代已作为燃料使用,北宋以后使用更广。

2.png

  开拓创业

  20世纪30年代,陕西省建设厅对同官煤田进行第一次正规地质勘探,揭开铜川煤炭大规模开采的序幕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),陕西省政府与陇海铁路局合办同官煤矿,这是陕西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出资和铁路局合办的煤矿。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,陇海铁路咸同支线的开通,铜川煤炭业迅速崛起,为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持。

3.png

  赵国宾(1899—1934),字次庭,蓝田人。毕业于清华大学,后转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攻读冶金采矿专业。民国十七年(1928),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。在陕西铜川进行地质调查期间,著有《陕西泾洛两河下游间之地质》一文,并首次提出“渭北地质上的黑腰带”之说。

4.png

  同官煤矿旧影

5.png

  咸同线建成后使用的火车

  一五计划

  “一五”期间,国家156项重点项目耀县水泥厂和王石凹煤矿相继开工建设,为新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建材支持。王石凹煤矿由苏联原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,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,也是最大的机械化矿井。由此,铜川成为渭北地区新型煤炭工业基地。1957年,耀县水泥厂破土动工。1959年11月28日投产,年生产能力90万吨,是当时亚洲第一大水泥厂。铜川由此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泥工业基地。

6.png

  “一五”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:王石凹煤矿

7.png

  耀县水泥厂1-4号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