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列保管

保护第一 加强管理 挖掘价值 有效利用 让文物活起来

《漆沮既从 三辅名都》——第三单元:畿辅显郡

  以秀美壮丽的山川涵育钟灵毓秀的名邑,

  将关辅襟喉的区位融汇兼收并蓄的胸怀,

  厚重、多元、包容,

  这是铜川城的历史和变迁,

  也是铜川城的禀赋和气度。

  用平凡无奇的泥土创造耀世夺目的珍瓷,

  从逼仄昏暗的井底掘出点燃光明的乌金,

  奋斗、坚守、进取,

  这是铜川人的故事和记忆,

  更是铜川人的骄傲和精神。

  《漆沮既从三辅名都》是铜川博物馆基本陈列,分为锦绣铜川、漆沮先民、畿辅显郡、渭北重镇、照金烽火、煤城记忆、砥砺奋进七个单元和一个专题“玉山金容”。

  展览涵盖自然资源、古代史、革命史及城市发展史,全景式反映从史前至现代铜川的历史变迁。通过文物展品,倾情讲述煤城铜川前世今生的故事,使铜川博物馆成为“城市的文化祠堂,市民的精神家园”。

  第三部分畿辅显郡

  铜川夏商时属古雍州,秦时属内史地。汉景帝二年(前155)置祋祤县,属左内史,后改属左冯翊。地处三辅,毗邻京师,祋栩宫、步寿宫等离宫鳞次栉比。三国魏时,撤祋祤县,侨置泥阳县。西晋以后,随着北方少数民族进入关中,形成“关中之人,百余万口,率其少多,戎狄居半”的局面,铜川也成为民族融合的中心区域。同时,因其处于佛教东传中原的主要通道,中西文化在此碰撞、融合与发展,佛道遗存十分丰富。唐玉华宫不仅是皇家行宫,更是重要的佛教道场。孙思邈、令狐德棻、柳公权等,则各以其在医学、史学、书法等方面的极高造诣而享誉中外。

WechatIMG230.jpg

  铜川商周遗存有一定数量的分布,主要有耀州区北村遗址、活龙遗址及墓地、移寨遗址、丁家沟铜器窖藏,印台区河东遗址、后花石遗址、三里洞铜器出土点,王益区雷坪沟墓群,宜君县战国长城遗址等。出土器物有陶器、青铜器与卜骨。印台区三里洞出土的夔纹铜鼎,是陕西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。

  北村遗址位于耀州区石柱镇北村东部,分布有仰韶、龙山、商、东周等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,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。出土有陶鬲、盆、罐等器物,其中双耳花口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,并发现陕西目前最早的甲骨文。

2.png

  刻字卜骨

  丁家沟铜器窖藏位于耀州区正阳路街道丁家沟村。1984年11月发现。出土铜簋2件,甬钟4件。其中2件铜簋铭文相同,各铸有铭文82字。

3.png

  殷簋  器盖铭文

4.png

  器(左)盖(右)铭文拓片

  殷簋铭文:

  惟王二月既生霸丁丑,王才(在)周新宫。王各(格)大(太)室即立(位),士戍右,

  殷立中廷,北郷(向)。王乎(呼)内史音令(命)殷,易(锡)巿,朱黄。王若曰:“殷,令(命)女(汝)更(庚)乃且(祖)考友司东鄙五邑。”殷拜稽首,敢对扬天子休,用作宝簋,其万年宝用,孙孙子子其永宝。

  殷簋译文:

  这是王二月既生霸丁丑那一天,王在周新宫,王进入太室,即位。士戍引导殷,立在中廷,面朝北方,王召唤内史音册命殷:赐给(殷)巿(韨)、朱黄(衡)。王这样说:“殷,命令你延续你祖父、父亲管理边境东边的五座邑城。”殷拜谢叩首,答谢称扬天子赐予的美好礼物,所以制作宝簋来纪念,希望可以万年使用,子孙后代永以为宝。

  枣庙秦墓

  位于印台区印台街道枣庙村。1984年清理土坑墓25座。出土有铜、陶、石、蚌等质地器物,另外还出土8件彩塑泥人俑,以及彩塑的泥牛、泥羊、泥狗、泥鸟等多件泥塑。泥俑沿袭了商周时期陶塑作品的风格,庄重质朴,基本上是真人大小的十分之一,是秦始皇陵兵俑的滥觞。

5.png

  枣庙墓地泥俑

  文献记载,在铜川境内的秦汉时期宫殿有祋祤宫、步寿宫等,其位置均可以基本确认。祋祤宫位于耀州区小丘镇西独冢村,步寿宫在耀州区北的塔坡一带,这些宫殿的遗址均有文字瓦当出土。

6.png

  长乐未央瓦当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祋栩瓦当拓本

  三国时期,魏国为加强内部统治,迁陇东百姓到关中北部地区垦耕土地,发展生产。同时废祋祤县,侨置泥阳县,隶属雍州北地郡。这是铜川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外来移民。

7.png

  西晋泥阳令印

 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阶段,都城长安是享誉世界的东方国际大都会,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。铜川地处京畿,深受长安文化影响。大量制作精美的金银器、陶瓷器、玉器、铜镜和千姿百态的陶俑,展现了这一时期雍容富足的社会图景。

9.png